面对指责的巧妙应对法。

《巴巴拉上校》出版之后,某剧院为之安排了一场甚为隆重的公演。公演当天,各界知名人士都被应邀前去观赏。当然,作为作者,大作家萧伯纳是必在其中的。

演出相当成功。谢幕时,萧伯纳应观众们的要求上台接受众人的掌声。可是他刚刚走到台上,观众席中便有一人对着他大骂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真是糟透了,你简直就是在耽误我的时间。快停演吧,没有谁要看的!"

顿时,全场一片哗然,所有人都为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吃惊不已,继而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萧伯纳,等待着他的恼怒。不想萧伯纳非但没有生气,还笑着向那个人鞠了个躬,然后彬彬有礼地说道:“亲爱的朋友,您说的我都同意,但遗憾的是,全场这么多人,只有我们两个人反对。俗话说寡不敌众,我们的反对有什么用呢?"说完,他便面带微笑地向所有观众挥手致意。现场立刻响起了如雷的掌声,并伴随着接连不断的叫好声。

面对别人无情的攻击和指责,唇枪舌剑、气急败坏地反击是下策,被动地解释是中策,巧妙地举重若轻、一带而过是上策。

扛船赶路的人。

某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请他帮自己解决困扰自己许久的苦闷。

他对大师说:“大师,您快点帮帮我吧,我是那样地孤独、痛苦和寂寞。 为了排遣掉这种负担,我已经跑了上千里路。现在,我疲倦至极,再不能前进一步了。您看,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伤了我的双脚;我的头也受伤了,一直流血不止;还有我的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变得嘶哑。可是即便如此,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那份祥和安宁呢?"

无际大师微笑着听青年说完,却答非所问地问道:“你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呀?"

“它们对我都非常重要。"青年一边说一边打开了脚下的包裹。天哪!原来那里面装的是青年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之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

顿时,无际大师明白了青年的苦闷。只见他轻捻长须说道:“到我这里来,你可曾经过了一条大河?"

“是啊是啊,那里的艄公可不好请呢,我喊了半天,才喊来一只小船。" 青年点着头回答道。

“那你为什么不从家里扛一只船过来呢?" 无际大师反问。

“扛船走路?"青年惊愕地重复着这句话,“船那么沉,我怎么能扛得动啊?就算我能扛起来,也根本走不了路啊。"

“这就是了!” 无际哈哈一笑道,“孩子,你根本就扛不动它,而你还偏要扛,所以你才会累!”

看到青年依旧迷惑不解的神情,无际接着说了下去:“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就会变成我们难以承受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等等,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锤炼、心灵得到升华。但是如果你过后还须臾不忘,它就会成为人生的包袱。所以,放下它吧,生命不能太负重,轻装上路吧!"

青年闻后大悟,立刻扔掉大包裹转身离去。果然,这次他感觉轻松多了,而且心情也异常愉悦。于是他明白了:原来生命是完全可以不那么沉重的。

生命不必也不能过分沉重。任何人的生命之舟都经不起太多的负荷,要想扬帆远航,我们必须取舍分明、轻装上阵,否则,中途搁浅或沉没就会难以避免了。

领带的钱以书来付。

在美国,这家百货店是出售漂亮领带最著名的商店之一,全城人的领带中,有 90% 是从这里买去的。商店老板很希望著名作家海明威也能够成为他们的顾客,可惜海明威从来没有结领带的习惯,所以从不上门。

思来想去,老板想出了一个绝招儿。圣诞节前夕,他主动给海明威寄去了一条漂亮的领带,并附上了这样一封信:“尊敬的海明威先生,这种领带是最受顾客欢迎的一种,您是不是和大家的看法一样呢?热烈盼望您能为这条漂亮的领带寄付给我们二美元。"

对这封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信该怎么处理呢?老老实实地寄去二美元显然中了他们的圈套,置之不理又显得不妥当。聪慧的海明威稍作沉思,立即回了一封信。

几天后,百货公司收到了海明威的信和小包裹。老板打开一看,包裹中是一本海明威刚出版不久、销量不算很好的小说。 在信中,海明威这样写道:“尊敬的百货店老板,人们非常喜欢读我的书,我很希望您也能成为我的读者并购下我最近新出版的这部小说。小说的定价是二美元八十美分,请您扣除领带的钱后,把其余的八十美分寄付给我。”

真正的傻瓜常常自以为聪明。“耍小聪明"是他们最常用的方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能保证自己不吃亏,还能反过来愚弄他们。

文字的陷阱。

某寺院中,尚须禅师的两位小弟子一起坐在繁茂的大树下乘凉。可是不知为何,他们俩忽然吵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凶,谁劝也不听。

听到有弟子在争执,尚须禅师走了出来。看到师父进了院子,两位小和尚才满脸意犹未尽地止住争吵。

“你们为何争吵不休啊?” 尚须禅师问道。

两弟子知道自己犯了 “执" 的毛病,所以就都不说话,只是低着头等候师父教训。不想尚须禅师并不生气,只是像洞明一切似的问道:“你们是否争出了什么道理呢?” 两弟子对视一下,又各自沉默了起来。

“看来你们是没争出什么道理来," 尚须接着说道: “既然这样,我就给你们讲一个道理吧。有这样两句诗说,“绵绵阴雨二人行,奈知天不淋一人。你们说说看,这其中是什么道理呢?”

两位弟子立刻活跃起来。 第一个说:“因为这两人中一个穿了蓑衣,另一个没有穿。"

第二个弟子立即反对道,“即便穿了蓑衣,走在雨中也还是会被淋。所以,”不淋一人”应该是说一个人走在房檐下无雨之处,另一个走在道路中间有雨之处。"

“有风的时候,房檐下也未必就无雨,所以你的解释也不对!"第一个立刻接道。

“那你穿了蓑衣就更不对了,蓑衣也是衣,布衣也是衣,为什么穿了蓑衣就不会淋湿呢?"第二个弟子挑战似的接应着。

“蓑衣跟布衣怎么会一样呢?蓑衣.......”,第一个弟子长篇大论地解释了起来。

可想而知,围绕着蓑衣能不能避雨以及怎么样避雨,他们又展开了争论。

“好了。” 尚须禅师制止了他们的再次大战,“看看自己争执到何处去了吧。还有,你们为何非要执着于‘不淋一人’的文句呢?它不也可以理解成’二人都被淋了‘吗?' 听到这句话,两弟子面面相觑,顿时若有所悟。

我们需要文字和语言来认识自己和世界。若过分执著于文字,或者是概念上的争论与辨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自己的初表,遮蔽世界的真相。而更重要的是,除了看不到真理,连文字本身也失去其意义了。

所罗门王的金戒指。

某天,伟大的所罗门王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一位仙人对他说了一句话,并希望他永远谨记这句话,因为它涵盖了人类所有的智慧。可是第二天早晨醒来时,所罗门王怎么想也想不起来那是一句什么话了。于是他召集群臣,命令大家一起和他头脑风暴。

一位大臣问他道:“陛下,仙人有没有告诉你那句话的用途呢?你还记得吗?”

“记得。”

所罗门王答道,“他告诉我,这句涵盖人类一切智慧的话能够让人在高兴时不会得意忘形,忧伤时能够及时自拨,从年轻到年老始终让心保持积极同时平静。

”哦,如此说来,请陛下给我们一点思考的时间。"大臣请示道。

“好吧”。所罗门王答应了,命侍从拿来一枚厚大的金戒指递给那位大臣,“等你们想出来了,就把它镌刻在这枚戒指的戒面上。到时候,我会把它天天戴在手上,以便时刻警示自己。”

几天后,那位为首的老臣毕恭毕敬地给所罗门王献上了那枚戒指,戒面上刻了一句极简单的话:

“凡事好坏皆会过去。"

魔鬼变天使。

他是一位无恶不作的坏蛋,镇上的居民人人都恨他。某天他忽然良心发现,决定改变自己的形象了。于是他把自己攒下的一千块钱拿了出来,跑到大街上想分给正在玩的一群孩子们。

不想孩子的父母见了均大惊失色地把孩子喊了过去,然后满脸厌恶地对他说道:“别来这一套,我们知道你心里琢磨的是什么,还不是想把我们家孩子骗走卖掉!你做梦!"

顿时,坏蛋万念俱灰,他觉得不管怎么努力,世界上都不会再有人相信自己了。于是他开始绝望地往镇外走去,准备到离镇不远的那条河边跳河自杀。路上,他见人骂人,见物踹物,连一只将死的老猫都被他一脚踢出了好远,似乎要把心中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出来。

就快到河边时,一位陌生的年轻姑娘忽然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刚想破口大骂,却听那位姑娘轻轻地问他:“先生,我想在那边方便一下,您帮我看一下人好吗?" 呆若木鸡的他望着姑娘纯洁无邪的眼神,不自觉地点了点头。于是,姑娘红着脸走到旁边的芦苇丛里去了。而愣在原地的他,则像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一动不动地把守着芦苇丛。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多么神圣的一刻:因为就在那一瞬间,他突然改变了主意,不但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还立志重新做人。

当姑娘走出来跟他道谢时,他像个绅士一样还着礼。然后,他便大踏步向着镇外走去。他准备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在那里,他将开始自己崭新的、纯洁的人生。

每个人的天性都由善与恶两部分组成,而其表现为善还是恶,与外界如何待他关系重大。如果被高度信任并赋于期望,则其善性被催生;反之,则其恶性被唤醒。

如何将沉淀的心再次地翻腾起来?

数年前,该校长在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期间,曾经做过一件至今想来还极为得意的事,而且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定期做那件事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某天,他突然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长假,然后告诉家人,自己要去做一次长途旅行,要去什么地方还没有想好,不过请大家不要担心,他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报平安的电话。说完以后,他便背着简单的行囊上路了。

其实,他早就计划好了要独自去美国南方的农村,尝试着过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

到了农村以后,他先是找了个农场做工,农忙过后他又找了家饭店洗盘子。在田地里劳作时,他像其他帮工们一样,会时不时背着老板偷偷地吸根劣质烟。在饭店清洗间工作时,他也学着偷懒服务生们的样子,小声跟自己的伙伴们说说住客的坏话。这一切都给了他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和愉悦感。

最有意思的是,这位在整个学术界都赫赫有名的体面人物,最后居然是被人撵出来的。那是他在三个月长假临近结束时找的最后一家餐馆,当然工作也是刷盘子。不想干了几个小时之后,老板皱着眉头走过来,往他的兜里塞了几美元,然后打发他道:“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的速度太慢了,我无法忍受你,你赶紧走吧。"

不久之后,这位“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了哈佛,坐进了校长的办公室。不知怎么的,他忽然觉得,周围这片再熟悉不过的环境竟然变得既新鲜又有趣,在其中工作简直就是一种全新的享受。

没有谁会知道,在那三个月的长假里,这位已经两鬓斑白的校长居然像个淘气的孩子一样搞了一次恶作剧。但是对于他本人来说,这却是一次重要的“原始之旅"。后来的日子他之所以坚定地保持住了这个习惯,就是因为每次这样的旅行都能帮他做到一件事:清除心中积攒已久的“垃圾",重返孩童的天真,更新鲜和更积极地享受一切。

长期生活在固定的圈子里,我们的心灵便会不自觉地有所沉淀。 定期给自己新的冲击,然后复位归零,清除心灵的污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享受工柞与生活。


唉……都是凡人。

在阿尔卑斯山区的行人经常会遇到山崩、冰雹、迷路等危险,所以当地的居民们总会结伴而行,万般小心。 彼德老翁就是这样,每逢他的掌上明珠 - 美丽的女儿海伦出门时,他总会立刻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跟去跟回地保驾护航。

几年后,海伦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一时间,上门求亲的小伙子几乎踏破了门槛。不想老彼德一个也看不上,他非要找一个“英雄"不可。因为只有“英雄"才能保护海伦永远不遭遇阿尔卑斯山的伤害,这样,自己才可能放心地把女儿交出去。老彼德总是这样说。

一位深爱着海伦的男青年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他常常守候在海伦的门口,希望能找到机会向她一诉衷肠。这天,海伦姑娘出门办事,她的父亲老彼德又跟在了后面保护。男青年一看,也立即跟了上去。不想刚走出不远,阿尔卑斯山就发生了雪崩。在父亲的保护下,海伦成功脱险了,而老彼德却被埋进了雪里。见此情景,男青年立刻奋不顾身地营救起彼德来。等海伦带人赶回时,彼德已经安然无恙了。

事情过了以后,男青年很是高兴。他想,这下老彼德肯定会把女儿嫁给我了,我救了他,难道还不算是英雄吗?

不想几个月后,老彼德居然当着众人的面,把海伦许配给了一位叫做阿里的小伙子。救过彼德的男青年郁闷至极,又大惑不解地四处问询。

原来,跟男青年一样,阿里也深爱着海伦。自从发生了雪崩救人的事件之后,阿里一 直很担心,于是便计上心头,想出了一个高招,趁彼德和海伦出行时,假装成一个陷入绝境的遇难者,然后让老彼德救他。“获救"之后,阿里每隔几天便去老彼德家走一趟,然后故意当着众人的面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说老彼德才是个英雄。如此时间一长,彼德老翁越来越待阿里如亲人,最后终于把海伦嫁给了他。

男青年终于明白了,人们是不愿意跟有恩于自己的人在一起的,因为那样会时时被提醒,对方是自己的救世主。如此沉重的恩情,是会把一个人的精神和身体都压垮的。

当对方是施恩者时,我们常常会因为感恩而自我缩小乃至自卑;当自己是施恩者时,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自我放大而变得自大。无可否认,两者相比,我们自然更喜欢做后者。但这也是一种致命的弱点。

先谈谈老彼得。老彼得对海伦女儿的爱与关怀是无可质疑的,也可以说是海伦的英雄。老彼得希望找到一位像“他一样的英雄”继续守护好海伦。个人认为,老彼得或者海伦也许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人。毕竟没有人可以和某个人是一样的,发现与众不同才是难能可贵。

再者,虽然男青年动机不良,但阿里的动机更加不良,老彼得和海伦都在被蒙骗的情况下才完成了这桩好事,为求达到目标而不择手段,阿里的城府不浅,这样的人品实在是不可恭维。老彼得也因为甜言蜜语而失去了慧眼识英雄的能力,乐极生悲,也许海伦被许配的只是个戴着复仇者联盟面具的小人。

而海伦真正需要的是自主的能力,自己的未来怎能交托于他人之手呢?

唉.......我们都还是凡人。也许尽量保持平常心看待一切事物,宁静方能致远。





培养钓鱼为兴趣的小白兔。

从前,有一只小白兔为了远离游手好闲的生活方式便决心开始培养一项兴趣。听其他朋友说钓鱼可以培养耐心,好动的小白兔便兴致冲冲地带上所有工具和材料往河边走去。

看那一望无际的青翠草地对映风和日丽的天气与蓝天白云,果然是钓鱼的好日子、好环境。勾上鱼饵后手握钓鱼竿往河里一抛,小白兔便开始了培养兴趣的旅程。

结果坐了老半天,等啊等、等呀等,那钓鱼竿连一点动静都没有。天色渐暗,小白兔只好打道回府,明天再来试试自己的运气。

第二天小白兔垂钓的手气依然不足,空手而归。“不要紧,这也许是培养耐心的过程吧。”小兔子自我安慰式地自问自答。

想不到接下来的第三天其结果亦复如是。

一直到第四天,小兔子依纳闷地坐在河边等待鱼儿上钩的时候,突然河面上出现涟漪进而翻腾了起来使得河水四溅,小白兔因此湿了一身。一条大鱼把头抬出了水面气愤地对小白兔说:“我代表河里的鱼民上来警告你,不要再用红萝卜来钓鱼了,我们不吃红萝卜!”说罢大鱼便回到河里去。

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一步一脚印的过程。最终能够跳出旧有的框框迈向更好的发展是改变的目的。如果某人每天重复着旧有的思维和习惯来处事待人,然而却期待生命和生活会发生变化,这无疑和小白兔以红萝卜来期待鱼儿上钩没有差别。

三只水杯的启发。

三位青年彼此是好朋友,他们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

老大很固执,人称“牛脾气李",一旦决定一件事就一定会去做。别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老二是个大嘴巴,不但自己的事儿装不住,别人偶然告诉他的事他也会不到一天就传得街坊邻居全知道。时间一长,大伙都知道了他的脾气,不想传出去的事儿绝对不会给他说,想造谣生事的人就拼命拿他当“广播电台"。

老三还算好,既不固执又不大嘴巴,可是他也有让人无法忍受的缺点,那就是疑心太重!哪怕你告诉他一件天下人都已经知道的事情,他也会首先摇头否定:“不可能!"然后给你列举出一大堆“不可能"的理由来。久而久之,大家都非常讨厌他,如果没有急事,谁也不愿意轻易理他。

某天,因为别人的孤立而备感孤独的三位朋友来找一位禅师,问禅师自己到底怎么得罪大伙了,为什么谁都不肯理自己。  想了一下,禅师找来三只杯子放在桌上。

第一只既干净又完整,但杯口朝下放着。

第二只也很干净,且杯口朝上,只是杯底破了个洞。

第三只很完整,杯口也朝上,可杯壁上却沾满了灰尘。

摆好以后,禅师开始说话了:

“老大,你就像第一只杯子, 哪里都挺好,可惜杯口朝下,别人倒不进水去,所以只能放弃你。 ”

“老二,你就像第二只杯子,杯口朝上也很干净,但就是水一倒进去就会漏掉。有谁会拿一有洞的杯子喝水呢?”

老三,第三只杯子比喻的就是你了。水一倒进去就会脏,所以别人还是不能喝的。所以说,小伙子们,不是大家不肯理你们,是你们自己不肯接受啊!"

三位青年一听,立刻面红耳赤。

当你拒绝接受时,虽然自以为满,实际却什么也没得到。

当你边听边漏时,看似话题很多,但失去更多的是他人对你的信任。

当你对事情有所成见时,你就得不到它原来的本质,还是等于一无所有。

谦受益,满招损。

《独立宣言》的两处瑕疵。

在美国,珍藏于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的《独立宣言》原件是地位仅次于《联邦宪法》的无价之宝,而且广受美国人民尊重。但是你一定想不到,这样一份神圣、庄严、无可替代的文件上,竟然有两处小小的缺憾。

第一处是当年独立宣言成稿后,大家在某处打了个“ ^ "号,添上了两个漏掉的字母。现在,人们依然可以从《独立宣言》的原件上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个“ ^ "号。不知道当年那五十六位精英是怎么想的,也许他们根本不认为这有辱于这份赋予国家自由的文件的圣洁性,所以在加上那两个字母后;大家纷纷在结尾空白处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第二处缺憾是《独立宣言》的原件字迹潦草随意,跟它本身无上的价值性相当不匹配。但是,当年那几十位胸怀全局、不拘小节、追求全美人民自由独立的精英们居然连想都不想就认可了它。

其实,对这份文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它文字简约、篇幅不大,工整漂亮地重抄一遍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想想现在连份普通的公文都要求尽可能做到完美无缺,那些先辈们怎么就毫不在意这一点呢? 是不是他们认为应该把宝贵的时可和精力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呢?

《独立宣言》带着这两个永远无法修复的瑕疵流传了下来。当人们驻足其前,用并想象当年为了实现它的内容而战火纷飞的过程时,是不是还会有另一种感叹呢?完美无缺的文件不计其数,但有资格成为国宝的却只是风毛角。

形式再完美无缺究竟它还是形式,从长远来看,这几乎一文不值,因为能够决定某人或某事的高度与价值,永远只有其内容。